1引言
教育界于20 世纪80 年代, 在生态学, 认知科学等的影响下, 发展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态环化理论。 教育生态化理论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该理论认为教学实质上是一个生态系统, 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 各系统之间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 生态化教学特征的表现是开放性, 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事件都呈开放性的状态。 他们之间的动态平衡性是教学生态化的最终目标。 教学生态化的第二层含义是, 把这种理念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希望教育系统及其外部环境趋向或达到“最佳”、“高效”与“和谐发展”的状态。 教育生态化教学提示了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根据教育部2000 年11 月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我国高职英语教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态化教学方式适合高职英语教育与教学改革与发展。
目前, 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为主, 即以教师为中心, 以应试为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决定课堂的所有内容, 学生只能被接受, 课上讲解大量的词汇, 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主要以记忆式为主,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态度不高。 并且我国的高等院校自90 年代开始普及扩招以来,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情况越来越普遍。 但鉴于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 以及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不能适应新的发展, 大班英语教学的问题重重。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较差, 学习兴趣不高, 目的不明确。 在高职院校中, 要做好大班的大学英语教学就需要摸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 生态化教学恰恰为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2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中国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正经历着生死的考验, 由于教学模式的传统化、陈旧化, 造成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失效严重, 其存在的必要性受到质疑。 由于大学扩招、大学数量增加以及生源的减少, 学生的素质也变得越来越低。 另外在教材的使用上, 很多高职院校都使用统一的教材, 这个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的水平面差异, 也限制了教师因材施教。 在公共英语大班教学中, 由于人数多, 学生得到教师关注的时间相对减少, 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比较疏远, 这些都减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减弱了学习动机。 如何在困境中生存, 是高职公共英语急需解决的问题。
3网络环境下大班英语教学生态化模式的构建
3.1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被广泛地应用。 在英语教学中, 多媒体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 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时间长久,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心理学家Treichher曾用实验证明, 人们在一般情况下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 听到内容的20%, 听到并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上自己所说内容的70%。 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听到, 又能看到, 而且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习效果会列好。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PPT, Flash等软件, 把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易懂的动感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2 多媒体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大班教学生态化模式的构建
如今, 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学生的现有状况,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初目难以实现, 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假设公共英语的教学看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那么这个系统还有若干个子系统构成, 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等。 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英语的大班教学生态化模式的构建。
3.2.1 生态化的教材
公共英语教材应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内容应当现代化、与时俱进, 选择一些现代的话题和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职业院校实用创新英语教程为例, 书中十个单元的第一部分都是与学生生活比较相近的话题, 对话内容简单明了, 容易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选择的阅读文章通俗易懂, 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并且只有少量的陌生英语单词, 避免学生“望文生畏”。 在教材的最后配备了简单的对话和文章翻译, 促进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2.2 生态化教学的环境和教学活动
公共英语的教学目的应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 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特别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创建英语学习情境,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 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分组练习, 分组演练对话, 这样在教学活动中就不再是以老师为中心, 而是构建了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做到学好会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社交活动能力。
3.2.3 生态化的评价
在教学效果评价时,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不能以一张试卷来评定学习的最终效果,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以语言应用能力为目的, 客观地评价学生。
4结语
生态化教学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运用一种新的思维来组织英语教学, 目前, 对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 但是针对高职英语大班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不高, 英语学习兴趣普遍低下的情况,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教学模式仍是一个我们要继续讨论的话题。
摘要:20世纪80年代, 在人类学, 生态学, 认知科学和社会学的影响下, 教育界发展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育生态化理论。其根本特征是生命性。教学系统包含多种复杂因素, 系统内各因素协调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的大班教学日益普及, 但伴随着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变, 大班英语授课中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本文尝试从生态化教学的视角, 论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 主动参与大学英语大班授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媒体,生态化教学,高职英语,大班教学
参考文献
[1] 陈海燕.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2.
[3] 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4] 罗湘娜.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学科教学, 2010.
[4] 余嘉云.生态化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5] 杨丽君.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 2009.
[6] 张红.生态化教学的理论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2006.
[7] 赵爽爽.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湖北广播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8] 邹佳楠.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黑龙江科学, 2014.
[9] 张丽丽, 陈葵阳.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生态化课堂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
[10] 李厚业, 李浩宇.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原则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